做孩子的合伙人,与青春期和解 ——空中课堂《疫情心理家庭调适指南》学习心得   佛山市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面点211班李思思家长

听完吴钟秀老师关于《疫情心理家庭调适指南》的家长课堂,居家学习、线上教学期间,孩子在家的学习时间增多了,父母和孩子之间难免会有冲突,钟老师这节课教会了我们如何处理亲子之间的冲突。

很多家长都苦恼于和孩子的沟通问题。孩子渐渐长大,却越来越不爱跟父母交流,尤其是到了青春期,更是“话不投机半句多”,亲子间充满矛盾和争吵。家长们常常认为这是孩子长大了,不听话了。恰恰相反,其实是在提醒家长,该改变沟通方式了。吴老师在课里通过生动的例子,教会家长先处理情绪,再处理问题,让我很受用。吴老师通过例子告诉我们,亲子产生矛盾,父母处理方式不一样,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,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。家长在沟通中的第一件事,应当是站在孩子的角度,接纳他的情绪和感受,并表达理解。

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出不愿意听父母的“唠叨”, 是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足以和成人相对抗的身体和思想,实质上是对于“谁说了算”的话语权争夺。但是,孩子处在这个特殊时期又很迷茫,他们更需要的是平等的对话,理性的探讨,朋友式的建议,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说教。

父母需要做到的两种分离。首先是空间分离,不仅仅指给孩子独立的房间,还意味着要给到孩子足够独立的、相对自由的空间。例如:交友的空间、谈论话题的空间等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:青春期的孩子普遍认为“我什么都行”,但实际上有很多事情他们真的不行!所以,这个自由是相对的自由,而不是绝对的自由,是在保持彼此相对独立空间、权利基础上的自由。其次,我们要相信人性本善,孩子有能力做出正确的、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选择。

第二是心理分离。无论父母是否愿意承认,养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孩子能够独立生活!孩子已经长大,这是个客观事实。而且,他们还会不断地以家庭为圆心向外伸展自己探寻世界的触角,直到有一天他们完全独立生活。父母要从内心承认孩子长大,承认孩子正在寻求独立、趋向于独立,不再将他们当做小宝宝一样捧在手心。实际上是父母角色的转换,由原来单纯的“照顾者”角色,向“人生合伙人”角色的转变。举个例子:当孩子和你谈论起学校里的某个女生/男生,你会接受这个话题并讨论吗?当孩子和你吐槽老师,你愿意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这个话题吗?当孩子说起某款游戏,你会支持他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游戏资料、攻略吗?这才是合伙人应该做的事!要学会尊重孩子,就像是做生意对待你的合伙人一样的态度。如果你家中也有青春期的孩子,你应该尝试让自己的角色进行转变,变成孩子的合伙人。为他的人生发展出谋划策,提供建议或意见,用你的人生经验为孩子赋能。

总的来说,和孩子沟通的意义在于:走进孩子内心世界、传递正确的观念、启发孩子思考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。家长带着这些原则,改进自己的沟通方式,你和孩子的关系会更好。


登录
登录
其他账号登录:
我的资料
留言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