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日报: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,做好这3点,孩子一生受益

来源:每日蒙台梭利

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”一直都是父母爱孩子的拳拳之心,但是怎么样才能养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呢?


作为父母,我们总想把最好的东西带给孩子,从吃穿用,到玩乐学习,我们心甘情愿竭尽所能。


然而,近年却屡屡出现教育失败的众多新闻报道。


每一位“熊孩子”的背后,都站着“熊家长”。


图片


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,教育更无法撤回重来,父母对孩子的影响,是一辈子的。


《人民日报》曾经总结了一份不合格父母行为自查表,明确指出这10种方式会把孩子惯坏。


1.给孩子特殊待遇

2.孩子犯错当面袒护

3.过分注意孩子

4.轻易满足不合理要求

5.允许孩子懒散

6.对孩子央求

7.包办替代

8.大惊小怪

9.剥夺独立

10.害怕哭闹

图片
图片


教育孩子,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。所谓育儿,皆是育己。


为人父母,我们虽然不需要考试,但一定要坚持学习,经常反思,负起对孩子一生的责任。


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,教育孩子的路上,父母一定要及时自查,做合格父母,避开这3个坑。


别让错误的教育方式,耽误了孩子的成长。


图片

第一个坑:保姆式育儿


“保姆式”育儿,顾名思义,就是事无巨细的为孩子操心,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父母包办。


无微不至的照顾,不但不能帮助孩子独立成长,反而会阻碍了孩子正常化发展。


图片


每一个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,爱多少都不嫌多,怎么爱都爱不够。

不要求孩子做家务,只要求孩子学习,习惯对他说“你什么也不用干”;


完全不去想孩子将来,饭不会做,衣不会洗,如何独立?


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,但是如果你天天只做保姆的工作,孩子如何能够升起尊敬之心呢?

不得不承认的一个扎心现实却是,很多父母爱孩子的方式都用错了。


图片


父母总是表示“你什么都不用做”,就别怪他长大什么都不会;


父母让孩子身处有求必应的糖堆里,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无所不能,自然予求予取。

记得上学的时候,曾遇到过这么一个室友,每年的假期返校,全家老小都陪着她来“报道”。


搬运行李、整理床铺和衣柜,临行前其母亲还不忘叮咛,可以每周把衣服邮寄回家……


过分的溺爱,自然导致了孩子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,在日常的相处中也能发现,这位室友的独立自理能力欠缺,凡事都要“咨询”父母。


溺爱如同带着美丽包装的毒药,甜一时,苦一世。


图片


如果你只尽到了“保姆”的责任,那么你不仅会收获到一个“巨婴”,而且还会丧失作为“父母”的尊荣。


想要孩子更加独立,让他做家务是必不可少的;而保姆式的一切代办型家长,最终只会毁了孩子。


图片

第二个坑:控制的手,越长越残忍


中国的家长,可以说是最“尽职”的家长。


很多家长一有了孩子,就把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。


为了不让孩子碰着、磕着、受委屈,简直操碎了老母亲的心。


父母的控制欲源于“为了你好”,父母控制的手越长,对于孩子而言越是残忍。


孩子缺少选择和行动锻炼,自然就会变得缺乏主见,无法独立。

图片


《正面管教》中有一句经典的话: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很痛苦,那一定是你用错了方法。


什么样的育儿方法,可以让家长告别焦虑,孩子不痛苦?


我们可以借鉴蒙氏教育理念,给孩子尊重和空间,才能成就和谐的亲子关系。

很多家长一定听过“吸收性心智”这个词汇。


孩子小时候,有很强的吸收能力,他们的吸收性心智,会像海绵吸水一样,从环境中汲取信息,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贮存大量的知识。


我们可以把孩子的“吸收性心智”比作摄像机,他把看到的、听到的都摄进自己的大脑,内化成自身的一部分。


图片


孩子能在短时间里学会母语,正是由于他能如此迅速地记忆和吸收。


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有秩序,更利于他成长的家庭环境。


适宜孩子成长的环境,能让孩子自由探索,自主成长。


正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说的,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,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的发展,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。


什么样的环境适合孩子呢?其实也很简单,很重要的一点原则是,生活物品,方便孩子使用。


比如:家中的物品应该摆放要整齐、有条理,有利于孩子的活动,让他的书、玩具有固定的位置,从小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。


图片


尽量提供适合孩子使用真实的东西,如小扫把、水杯、盘子等;


尺寸要符合孩子使用并且真实,不要用塑料的,孩子喜欢使用与成人物品相同的实物。


图片

第三个坑:无限自由,忽视规矩


蒙台梭利博士在《发现孩子》著作中提到:


大自然会考虑好一切,我们只要给儿童自由就好,静待他们健康成长,我们只需要做儿童成长奇迹的旁观者就可以了。


然而,生活中家长们却很难界定自由的界限,要么给孩子自由过了头成了放纵,要么管控太严让孩子丧失了自我。


图片


可以给孩子自由,但必须是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以内,让孩子守规矩,有规则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。


教孩子守规矩的最好方式,就是言传身教。自律、坚持原则的父母,更容易教出懂规矩的孩子。


就像董卿所说:“要想你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你自己就去做什么样的人。”


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说过:


“三到六岁一定要性格培养到位,性格培养就是给孩子立规矩,规矩非常非常重要。


立规矩是个痛苦的过程,立晚了,孩子会反抗;而六岁前,孩子还依恋你,说的话,孩子会顺从。所以,要在六岁前立规矩。”


对于孩子而言,父母给他们立的规矩,不是用来限制和束缚他们的,恰恰是在给予他们最大的保护和自由。


图片


在家庭生活中,既要给予孩子一定自由,又要让孩子守规矩,就得抓住三个主要原则:


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不打扰他人


唯此,孩子才能自由且守规矩。

哲学家弗洛姆说:“如果没有尊重,爱就很容易堕落为统治和占有。”


作为教育者和家长,倘若我们能做到和孩子们一起谦卑、和善;


并像希望别人对待我们那样去对待孩子们,那我们就掌握了教育的基本原则。

图片


孩子的成长不可逆,想要孩子独立成长,将来能够独当一面去闯荡自己的天地,就要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。


别等到“保姆式”育儿真的毁了孩子,才恍然大悟,那时候为时已晚。

图片


会员登录
登录
其他账号登录:
我的资料
留言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