勿以爱之名,行伤害之事 ——父母课堂《陪伴孩子的黄金法则》学习心得(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中心幼儿园 中四班黄理安爸爸)忙碌了好几天,我决定暂停手头全部工作,晚上在家陪陪孩子。儿子洗完澡拿了几本书跑上床,一边看书一边哼唱着。我便拿起手机,靠在床头,随意翻看着网络推送的内容,享受着这份岁月静好。过了许久,我发现儿子那边没什么声响,抬头便看到他正坐在旁边专注地盯着我的手机屏幕。光线照射在他的脸上,不停地变换颜色。“小孩子不准看手机!”我赶紧关掉手机屏幕。他一脸不解地问:“爸爸,你为什么偷偷玩手机,不陪我玩?” 孩子的疑问,如同对我的灵魂拷问。为了保护刚上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的远视储备,我们没让他玩电子产品,也没让他多看电视。可是陪伴孩子的时候,我却不自觉地玩手机,甚至在教育他的时候自己也没把手机放下。 孩子的疑问,让我想起他的班主任推荐家长们阅读的《父母课堂》,里面的文章介绍了许多陪伴孩子的法则。夜深人静,拿出来翻阅,静下心来仔细对比,才发现自己常常以爱的名义,做伤害孩子的事情。 阅读之后,我才发现,哪怕在当天晚上,我还无意中犯了其他错误。 临睡前一如既往地让儿子刷牙,他张开嘴巴指着牙齿对我说:“爸爸,有东西塞牙缝。”我走近看了一下,没有什么发现,便告诉他没有东西,示意他赶紧刷牙。儿子急了起来:“不舒服,用牙线帮我清理一下吧。”我以为他在拖延时间,便提高嗓门命令道:“我看过了,没有东西,你为什么要胡闹?”儿子见状,立刻向我道歉:“对不起,爸爸。”刷完牙以后,他不时悄悄地用手指去抠牙齿。我察觉应该事出有因,便拿来牙线帮他清理。果然有些肉丝从牙缝剔了出来,儿子很开心地告诉我:“爸爸,出来了,谢谢。” 孩子的宽容,让我无地自容。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,我急着要求孩子达到自己的期待,关注孩子的“错误行为”,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真实诉求。我知道要尊重孩子,但是很多时候,只尊重了我们大人认可的想法。我应该多去了解孩子的行为特点和儿童世界的规则,学习与之相处的科学方法。 我想起了最近参加孩子幼儿园的一次亲子活动。户外运动结束以后,家长们来到孩子们的课室与老师进行交流。老师们介绍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,其中名为“倾听记录”的手册吸引了我的目光。这些本子记录了孩子们每个学期的绘画课的内容,上面有丰富多彩的画面,是他们在老师的陪伴和指引下完成的。让人感动的是,每一幅作品完成以后,老师会聆听他们想通过作品描述什么故事,然后老师在每一位小朋友的每一幅作品上面记录他们当时的描述。这样的工作量可想而知,老师们的用心对待令人感动。难怪儿子现在回到家或者出门在外,看到纸和笔的时候,都会不自觉地拿起来画画,并且与我们分享里面的故事。这是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用心和重视的结果。 可见,纯粹的陪伴,未必就是爱的表现。科学的陪伴,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。而不讲究方法,不当示范,对孩子的伤害很可能甚于缺乏陪伴。 “童话大王”郑渊洁曾说:“父母的教育方法合格,孩子才能真正优秀。”父母课堂当中介绍了许多陪伴孩子的合理原则,比如“自然惩罚法则”“南风法则”“尊重法则”等等,通俗易懂,一看就明白,然而常常为父母所忽略或者忘却。初为人父时,我事事谨慎,谦虚请教长者和亲友。寒来暑往之后,渐渐麻痹大意,少了学习与反思。希望犯下的这些错误与孩子的宽容,可以令我时刻提醒自己,别让不科学的陪伴毁了孩子的成长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