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学期,先抓习惯,再谈成绩!1-9年级学生好习惯培养指南来源:广东教育传媒等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小学阶段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很多,上面的习惯都是最基本、最重要的习惯,在孩子12岁以前养成,会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。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,要有耐心,坚持做下去,这样孩子上了初中后就才会省心。 ![]() 那么,初中阶段应该培养哪些好习惯呢? 初中三年对孩子的一生影响很大,这三年的习惯和能力培养规划没做好,错过了最佳时间,等发现问题再来改正就很难了。 01 初一培养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,需要做好以下五个环节:听讲、笔记、作业、改错、总结。和成绩的关系度如下:听讲与笔记,约40%,作业约10%,改错约20%,总结约30%。 具体做法: 1. 时间分配 80%时间听讲,20%时间记笔记。 2. 听讲听什么 老师对一个题目的思路分析,一个题目或者一类题目的总结,自己有疑问的地方。 3. 笔记记什么 (1)基础的定义、定理、性质(一定要理解记忆); 4. 作业 认真完成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。 5. 改错 对自己没掌握的知识,要及时弥补。 6. 总结 总结的时间不需要太长,但是对能力提升很重要。把自己的知识体系归纳总结,编织成网。 初中学业任务加重,每天需要及时将学习任务完成,效率很重要! 02 初二培养思维能力 做好四会:会听、会做、会讲、会变。 会听:会听老师讲课的关键点,听讲效率高。 会做:把会的做成对的,准确、规范书写,能表达自己的思路。 会讲:把自己会的东西讲解出来,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层次。 会变:题目的形式发生变化,能发现本质,准确解答。 具体做法: 1. 家长要让孩子把题目讲给你听 假装自己不会,让孩子把解题过程讲给你听,讲解的过程中随时追问。 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,又能让他对题目理解更深一层,同时让孩子更有成就感:爸爸妈妈都不明白的题,是我给他们讲明白的。 2. 让孩子学会总结,做读书笔记,随时交流体会 每学一个章节或一册,让孩子给你总结下知识,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最重要。 还可以让孩子读些名著或励志类书籍,做好读书笔记,你也可以和他一起看,交流感受和心得体会。 改进学习的思路,要做好三多:一题多解、多题一解、一题多变。 一题多解,打开思路,找到巧法。 多题一解,归纳总结,找到通法。 一题多变,形式多变,找到模型。 03 初三培养自学能力 初三在延续思维能力提高的基础上,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学习惯,自己学会整理和查找资料。 最开始,家长可以协助孩子,等孩子会了,就让他自己完成。 高中学习对自学能力的要求很高,趁初中阶段培养好自学能力,到了高中家长才能放手。 04 习惯养成要注意的几点 1. 要坚持 有家长说,给孩子建立习惯的过程中很难坚持。这让我想起身边很多熟悉的场景。 一个小学生已经坚持了两个星期每天早起锻炼,结果某天晚上和家长一起看综艺节目到11点多,第二天早上起不来,从此再也没有进行过晨练。 一个初中生好不容易在家长、老师的合力下,上缴了手机,也不再上网玩游戏,可某一天在同学的拉拢下,又一次身陷手游不可收拾,尽管自己的保证书还随身携带。 查尔斯·杜希格在《习惯的力量》中说:“习惯从来不会消失,它蛰伏在大脑的基底核,当正确的暗示和奖赏出现时,它会再次出现。失忆老人能找到回家的路,老鼠能在巧克力的诱惑下进出迷宫,都是这个道理。” 2. 写下来 孩子的“习惯建立计划”具体吗?有白纸黑字写下来吗? 事实上,在习惯建立的过程中,“写下来”这个动作非常关键。通过写下来,孩子才能在头脑内确认自己的目标,才能梳理清楚如何实现目标,才会不自觉地模拟即将发生的场景。 3. 做可视化的进展记录 比如,某件计划好的事情完成后,在日历上做出标记。这可以帮孩子确认已经取得了成绩,产生很大成就感,帮助孩子更好地坚持下去。 这个进展记录尽可能放到醒目之处,另外也可以通过记日记的方式达到坚持的目的。 ![]()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,老师、家长要有耐心,请引导孩子坚持做下去。
文章分类:
家教须知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