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懂孩子、理解孩子、成就孩子(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高二6班林浚铭家长)近年来,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日渐突出,牵动着学校老师和家长们的心。 最近,在老师的推荐下,我观看了由教育部、首都师范大学及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主办的《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》家庭教育公开课,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。 理解孩子、读懂孩子、成就孩子。这不是一个口号,而是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努力做到的。孩子们从呱呱坠地到不断长大成人,他们在用自己的理解与激情来谱写自己的人生。我们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,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孩子了。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,读懂他的诉求,是我们作为父母的一门重要功课。 作为家长,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,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。孩子在成长期会有很多想法、困惑,家长要及时和孩子沟通,认真去倾听孩子的想法,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。但沟通是需要创造机会与时间的,还需要讲究方法。前段时间,一部反诈电影非常火,我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反诈教育的机会,于是我和孩子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。看完电影,针对当下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的现像,我让儿子先谈谈自己的想法,对儿子提出的观点我先充分肯定,然后再加以引导。儿子感受到了我对他的充分尊重,于是在交谈中畅所欲言。通过观看电影和交谈,他懂得了:人需要脚踏实地去做人做事,才会收获成功,急功近利只会毁灭自己的道理。 孩子在青少年时期,既要面对来自学习方面的高强度的压力,也要面对来自青春的萌动,躁动是在所难免的。面对青春期的孩子,我们学会了理解与共情。前段时间,儿子谈到他喜欢的女孩子跟别的男生好了。我首先非常高兴地恭喜他长大了,告诉他以前妈妈也曾经经历过类似的事情,这个时期喜欢不等于恋爱,喜欢也不等于拥有。只有自己足够强大了,长大以后就会有更优秀的女孩子喜欢你的。儿子非常同意的点了一下头说“我懂了”。我也高兴地说“你真的长大了,恭喜你!” 在与孩子的沟通当中,我的理解是要减少说教,言传身教比什么大道理都强。在具体做法上,我会注意做到抓大放小,在大事上定出标准,然后按照标准贯彻执行,让孩子有所敬畏,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底线,减少不必要的冲突。当冲突不可避免发生时,我们先作冷处理。然后在冲突里找到我们各自的出发点和共同点,互相充分理解。在我们不能协调的情况下,要学会借力。因为在我们身后还有学校、社区(社工)等的教育资源,家-校-社联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我的孩子有幸加入了容山中学这个大家庭,学校拥有教育经验丰富的德育老师和心理健康教育团队,我们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咨询学校年级组的德育老师,老师们会非常迅速地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。上学期,儿子因缺乏对规章制度的理解,有些行为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,德育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并与我取得联系,我们通过沟通,合力对儿子进行教育,使儿子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,同时也有了敬畏之心。我作为家长,为容山中学教师对学生细致的关怀而备受感动。 有时候,孩子如果发生了一些在学校、社工的协助下仍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,那就要尽快寻求权威的心理机构及医疗机构作进一步干预和治疗。 总之,我们家长不是一个孤岛,只有善于借用各方的教育资源,形成合力,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。 |